十大炒股软件最新排行 撬动文旅消费新热点

本文转自:嘉兴日报十大炒股软件最新排行
定格一抹江南光影
撬动文旅消费新热点
■记者 蔡舒安 通讯员 汪瑾
“脸再往左边转一点,对,非常美!”10月20日上午10点,在海盐县沈荡镇贲湖西路上,留真照相馆店主周冯莉拿着相机,耐心指导着游客摆动作。
在景区拍照并不是新鲜事。但在旅游目的地穿上当地风格的服装,拍摄一组包含妆造、拍摄、修图等服务在内的照片,已经成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。
经过一通“爆改”,拍下自己的“人生照片”,让不少人愿意为了一组照片来到一座城市。这样的沉浸式旅拍,收获的不只是几张美照,还有形象改变的新鲜感、融入景区的喜悦感,为旅途留下了更多难忘的回忆。
返乡创业,“95后”姐妹花瞄准特色旅拍
跨进古朴的木门,木质梳妆台上摆放着发饰和化妆品,背后的衣架上挂着各式服装,走进留真照相馆,小镇的韵味扑面而来。化妆、调整发型、挑选服装……店主周冯莉和杨星宇就在这家大小约30平方米、上下两层的小店里忙碌着。
Rita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店里,想拍一组“县城文学”风格的照片。“正好有时间,想来拍点好看的照片。”Rita告诉记者,自己对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,之前也拍过汉服、旗袍主题的照片。
今年10月1日,留真照相馆正式开业,地址就选在贲湖老街的一间老房子里。“第一天我们就接到了7单,完全超出了预期。”周冯莉翻翻订单,今年国庆中秋假期,小店共接到了20余单生意,除了周边城市的游客,还有不少本地人,“很多本地人没有拍过这样的照片,一搜发现沈荡就有,就过来体验了。”
周冯莉是土生土长的沈荡人,这几年看到小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便产生希望通过影像记录变化的想法。“我以前就很喜欢拍照片,当时是被别人拍,看了《南京照相馆》后,产生了自己开一家照相馆的想法。”
不同于过去“到此一游”的游客照,沉浸式旅拍的造型、角度和成片效果都更加专业、更具艺术感。
在留真照相馆对面的街上,之前有一家老旧的照相馆,以拍摄证件照为主。店主年纪大了,在前几年结束营业。之后整个镇上便再没有一家照相馆,更别提做旅拍的照相馆了,周冯莉和杨星宇抓住了机会。
拿店里最受欢迎的“县城文学”主题来说。游客换上旗袍,撑起一把油纸伞,身后是布满岁月痕迹的青石板路,“咔嚓”一张,充满了独属于沈荡的氛围;或者穿上背心,手捧西瓜,坐在大榕树下,那是小镇人的童年记忆。
“我们想帮大家找到自己的美,也想为沈荡留下珍贵的记忆。”杨星宇说,大家的热情让他们看到了市场,已经开始通过线上推广、推出团购套餐等方式,吸引更多客流,“目前我们工作日的客流比较稳定,节假日的时候游客会比较多,有些散客看到就会走进来拍照,偶尔也会忙不过来。”
开业虽然还不到一个月,但这对“95后”姐妹花对未来充满信心:“我们做了市场考察,后续也想融入更多沈荡元素、余华文学元素等,比如推出余华书中的场景,努力打出差异。”
突出地域特色,留住独特回忆
在布达拉宫广场着一身藏服拍照、在贵州千户苗寨装扮成苗疆少女、到北京故宫变身格格和阿哥……而以江南水乡著称的嘉兴,也不乏“出片”的地方。穿上汉服、旗袍拍摄一组写真,似乎成了游客们来到嘉兴旅游必不可少的“仪式感”。
在嘉善县西塘古镇北栅街深处,“芥末”在这里经营着一家汉服写真馆,店里有上百套特色服饰,还细心地按照朝代区分了配饰,唐制的鎏金步摇、宋制的珍珠抹额、明制的点翠发簪……不仅有汉服拍摄体验,还在潜移默化中传播着汉服文化。
在桐乡乌镇,摄影师张天宝不断调整机位,镜头里,穿着旗袍的游客倚在水乡民居旁。不远处,不少游客也正在与摄影师沟通拍摄细节,一旁还放着不少行李箱。
“早上还没睡醒,客人的电话就扎堆打进来了。”国庆的余韵还没消散,又迎来乌镇戏剧节,张天宝觉得,这个月应该是今年最忙碌的一段时间。他告诉记者,摄影师每天要接待近20位游客,从初级到高级,摄影师级别越高客单价就越高,最高月收入可达3万元。
近年来,在旅行中穿特色服饰拍一套写真,已经是跟买特产、品美食一样常见的打卡体验。
旅拍为何能火?体验式文旅消费的兴起是催化剂。当各地的文旅硬件逐步提升,游客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看风景、买特产、品美食,到景区旅拍,既能收获新鲜感,又能塑造沉浸式的个性体验,为游客们在旅途中提供更多情绪价值。
穿上当地的特色服饰,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,也是一种了解、传播当地传统文化的途径,许多传统服饰本就美丽、独特,在传统建筑群或当地环境的衬托下,装扮也不显得突兀,其背后的文化更是打动游客的重要因素。
挑选一身喜欢的汉服十大炒股软件最新排行,坐在摇摇晃晃的乌篷船上,或走在青石板路上,游客不再是“看画人”,而是变成了“画中人”。借助旅拍,旅游不再是走马观花式地体验当地风土人情,更成了一次沉浸式的文化探索新体验。
广升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十大炒股软件最新排行 朴有天前女友黄荷娜近况曝光 目前住在柬埔寨金边
- 下一篇:没有了




